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專業」不過是一種政治修辭

作者:王墨林(One people 文化對决網路行動成員) 


廳院董事長郭為藩為助黃碧端能夠順利上任他提名的藝術總監,而將陳郁秀的董事長制一脚踢到垃圾桶,强勢改為總監制,這場因赤裸裸的權力鬥爭而引起誰是老大的爭議,讓曾担任兩廳院第一任總監的朱宗慶,似乎也饒有興味地加入「詮釋」戰。


他在4月16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上寫了一篇文章,輕描淡寫地誰也不得罪,而款款說出他作為一位「創辦人」這樣身分的意見。文章讀來衡情論理看似面面俱到,實則仍是不願把話說清楚,使得這篇文章寫了等於沒寫,卻在尾巴對郭為藩老先生的說法大為肯定,這種文風依然顯示了台灣現在封建、保守的文化生態,對於「官大學問大」的準則奉行不踰。


朱宗慶雖對郭老先生說的「藝術專業方向的經營全權交由藝術總監」表示肯定,卻對之前的陳郁秀及現任的黄碧端,她們的「藝術專業」是否適任卻完全不提,你可以說黃碧端甫上任尚不知是否適任,而陳郁秀又怎樣呢?也不見朱宗慶願為其功過作出有利於兩廳院進步的前瞻性總結,倒是官腔官調說了一套藝術總監論述的ABC,當我們都是只會作夢的文藝青年嗎?因而朱文中所強調的「專業」,只是美麗的文字包裝術,反映到現實情况中,「專業」這句話反而充滿不少虛假與諷刺性。


任何大小機關的領導者,都不可能在沒有一點點的「行政」概念之下,憑空想像一套管理系統出來。中華民國有不少大大小小各類型的空降「長官」,不管此人是政客、學者還是專家,因為都缺乏基本行政概念與訓練,常常就作出「自我感覺良好」的強人決策,讓底下的人只能硬著頭皮去幹,最後還要為他收拾善後,甚至被犧牲為代罪羔羊,正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這句話的寫照。


從陳郁秀、黃碧端及郭為藩發表過的言論,及現在朱宗慶這篇藝術總監論述來看,他(她)們跟其他擁有權力的官僚都一樣,只會講一些「上級指導員」慣有的空洞卻不具任何現實意味的官腔官調,讓我們從其中完全無法體會到一位領導者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


朱宗慶在文中强調身為領導者的「專業」性,似乎不會是成就一位領導者的決定性因素,因為更需加上充分的行政概念,及識人、帶人的能力,領導者本身的學養、品味與眼光也是攸關領導風格的素質如何,具備了這些基本條件,才稱得上是具有領袖魅力(Charisma)的領導者,否則就很難找到願意跟隨他(她)而一起成就大事的幹部,他作為管理者的腳步就不能說是穩定踏實。


若果真如郭為藩或朱宗慶只強調「專業性」,我倒要問問:以兩廳院為例,前前後後一大串領導者的專業是啥?以近年來說,朱宗慶是專業音樂家?還是音樂教育工作者?黃碧端是專業教育工作者?還是報紙副刊的專欄作家?他(她)們來兩廳院幹藝術總監,哪一位專業是「藝術行政」?而目前在台灣對「藝術行政」的概念之下,「藝術行政」的專業又如何被定位?可以用一個「學位」來辨識嗎?我這樣反覆辨証這些行政官僚口中所謂的「專業」一詞,要指出的是他們不過是拿來唬弄人的。


從一個兩廳院在運作上發生的這些問題來看,就可以發現到台灣的國家機器對新制度被建立以後的運作方式,目前仍然是處在一個「因人設事」的封閉與封建的狀態中。朱宗慶為文肯定郭為藩公開宣稱那一套「大政奉還」的說法,絕非是對兩廳院藝術總監職務的最佳詮釋,卻是對兩廳院行政法人的組織法,表示出「徒有其法」的最好嘲諷。


令人不解的是,既有法可循的組織,為何還需要眾口喧嘩,各說各話呢?難道朱宗慶為文的目的,真如沛公舞劍暗指陳郁秀違法嗎?那就更讓制度在權力鬥爭之中永不見天日了。

編按:以下為作者備註。


    親愛的讀友:
    我在困頓的現實中 仍然要保持著批判的能量 用力寫出你讀到的這些文章
    我毫不覺得自已的觀點是百分之百正確 但我堅持的是通過這樣的批判行動 在我們之間打造出一塊可以相互討論的平台
    我們面對被藍綠共治所蹂躪的文化生態 保持緘默就會變成官僚體制的共犯結構
    只有大家都能把不滿的聲音發出來 國家機器裡這些手握生殺大權的死官僚 才會不敢任所欲為
    你向國家爭取任何權益 是你作為國民應享的權利
    但別忘了 你向國家提醒:你們做錯了! 更是你作為國民應盡的義務
    愛台灣 護文化
    有骨氣 有良心
    請將附檔大力傳送到
    在這片土地上澆灌台灣文化的
    每一位園丁的手上
    我們不能再朿手無策地看著國家機器
    對文藝施以這樣粗暴的干涉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就是愛當老大

就是愛當老大
作者:王墨林(One people 文化對决網路行動成員)

從黃碧端以兩廳院藝術總監之尊的發言,看得出她是多麼難以割捨她對未來「文化部長」的嚮往,不論在什麼場合都要提醒大家,未來文化部的「計畫目標」是「一法人、多廳院、多館社」,而且還蓄意的要把這樣的口號引導成「兩廳院是老大」的暗示,建立起「兩廳院引領全國表演藝術單位」的圖像。

果不其然,3月27日黑中亮卽在聯合報寫了一篇近乎是置入性行銷,毫不掩飾在對「黃總監」的口水大肆肯定的文章,充份顯示黑中亮不但對台灣整個表演藝術生態的不了解,甚而對黄碧端現在的發言位置也都不了解,乃至於就大咧咧的在標題上這樣昭告全國:「兩廳院建構引領國內表演藝術網絡」。

黃碧端在這篇文章中,再一次把她就是愛當老大的權力欲望暴露無遺,她儼然像仍在位的文建會主委,或者表現出一付她是未來「文化部長」適當人選的姿態,竟然像是在發表她的文化政策宣示一般,言語之間流露出台灣表演藝術界這二十幾年來還在原地踏步,正等待著這位救世主來領導整合。真是好笑,連文建會歷任主委都難以成就的事,現在卻由兩廳院黃總監來圓此一夢。

文中敍及所謂「建立表演藝術NETWORK」,這是哪門子創見呢?這個問題早在25年前,黃碧端在擔任兩廳院研究員兼「副主任」時,就必須要推動的事了,為什麼25年後尚末解决?譬如:兩廳院至今無法把自製節目推到台北之外的表演場所,到底推不動的問題出在哪裡呢?卽使當時的「黃副主任」不知道,難道以後的「黃主委」也不了解嗎?怎麽到了現在的「黃總監」就自以為搞清楚了?所謂表演藝術的NETWORK,就是把衛武營、台中歌劇院、台北新劇院串連起一個想像中的「文化重鎮」,並弄出一個可以幫忙規劃節目的營運「機制」來,其中背後的語意是否告訴人家,表演場所雖多,但一個「領導」就夠?

台灣的藝文環境的確需要能夠讓其安定發展的政策與規劃,但是做為只是一個執行「演出」任務,而又已走向法人化的兩廳院,卻是根本沒有立場去做任何一廂情願的政策宣示。表演藝術通過各個場地的串聯而成立「NETWORK」,其意義為何?這不是兩廳院總監單獨表態即可成立的。黃總監為塑造自我感覺良好的形象,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在媒體做出毫無節制的發言,以為兩廳院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行政機關,這反映了她不是愚蠢就是傲慢。

這些未來的表演場所是否能以行政法人營運並非重點,因為「行政法人」是否為官方場地的營運萬靈丹也無定論,更何況行政法人母法至今尚未完成立法,一切配套尚未到位。然而重要的是花了這麼多的資源,在各個地方所蓋的表演場所,必須顧及其特殊的區域性需要,而不是只會一昧地在複製中央經驗。至於如何連線作業應視個案而决定,而非一定要將連線作業常態化,否則光是整合此一NETWORK中的各方不同意見與需求,都足以「累死三軍」,遑論其他如何維持正常運作更是複雜。請黃總監在對外發表高論時,應事先跟內部實際執行業務的單位溝通,免得再自暴其短了!她經常出現這樣自以為是的對外發言,只能說她還在文建會主委的高位迷思之中,真不知她於何時才能把自己的腳色調整好,做一位真正在想辦法要賺錢的「營業者」了!

更可笑的是她還說她要把兩廳院的「經驗技術 快速轉移分享」,不知她憑什麽這樣說?兩廳院的行政法人在成立之後,必須要做到賺了錢,把「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案例做出總結,才有跟大家分享的價值,否則像現在納稅人花錢你來辦事,請問有誰不會呢?兩廳院到現在還說不清楚過去七年是賺是賠,尤其陳郁秀時代更是弊端叢生,她到底想要跟同行分享兩廳院什麼經驗?是花錢的能力?還是敗家的能力?

黃碧端曾因政策領導者的失格而下台,然而在馬政府不負責任的政治運作下,她竟又敗部復活,而成為台灣最大表演經紀公司的總經理,這種打不死的蟑螂實已令人嘖嘖稱奇,尤其她上任之後,不先認真地在這個她完全外行的生態中謙卑學習,花時間去了解這個資源大卻位階低,充滿各種複雜性的官辦民營機構,卻在政客給她戴了一頂「資歷完整」高帽子之下率爾發言,顯示出她強烈的政客個性,愛出風頭、愛當老大,儘說一些空洞的政治語言,可悲的是更有一些好事之徒甘願為她添脂抹粉,這才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延伸閱讀: 甘為政治附庸 台北市立美術館完全沉淪(原載:自由時報 2010-4-6)
文化評論/凌美雪
北美館即將推出一檔名為「此景此情:大陸油畫名家寫生」聯展,雖名為北美館與中國美術館合辦,卻見新黨黨主席郁慕明以「主人」身分,在網路上以非常政治的語言表示,「相信台灣同胞將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名家」,讓人懷疑,北美館是否已沉淪到甘為政治附庸?

為政治效命 美術館失格

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在擔任文化局長期間曾表示,舉凡批評她文化政策過度傾中的人,都是因為支持台灣獨立,大有不在乎別人怎麼想的姿態,也透露了李永萍以政治強勢主導文化的思維,所以,文化局所屬的北美館甘為之效命,一點也不奇怪。

北美館代理館長陳文玲則表示,該展覽源於去年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的提案,館方認為以館對館舉辦比較好,所以就請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策畫,展出主題與內容都由范迪安決定。而對於郁慕明在網路的論述,陳文玲一概推說不知。

實際上,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就是郁慕明於2008成立的組織,郁慕明還特別為這次展覽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跨越海峽畫出永恆的境界〉,文中充滿暗示地提及「我們奮鬥一生,留給後代子孫的,畢竟不能是幅撕成兩半的殘廢畫作。」

言必稱「台灣同胞」,在郁慕明對該展覽的詮釋裡,已讓台灣當代藝術龍頭的北美館,完全失格。

重創北美館專業形象

其實,要不要展出中國藝術家作品,並非問題的重點。如果視之為「國際邀請」,就必須回到專業領域來討論,也就是「比例」與「方法」的問題。近兩年北美館舉辦中國相關展覽的比例日增,去年聯展或個展就高達三、四檔,規模與預算更是超越其他展覽,在馬政府促統的聲浪中,凡是在中國搞藝術的都成了「名家」,也都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北美館。

而就方法來看,最初引進上海博物館的典藏展,到方力鈞個展,至少都還顧及專業美術館的「學術」形象;到了有馬唯中與馬元中相伴的蔡國強個展,竟把專業論述與展覽空間都拱手讓給「誠品畫廊」主導操作,當時即已備受外界批評。

沒想到誠品與蔡國強剛撤出,卻來了一個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搞出一個乍看像是民間畫廊或地方文化中心、或觀光局才會辦的「十位大陸油畫名家寫生展」,連學術論述也省了。而北美館竟然為了讓這檔奇怪的展覽合理化,特為提案的郁慕明想出邀請中國美術館策畫的展覽。

試問,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辦過什麼專業的展覽?憑什麼讓北美館為其量身製衣?而中美館又策畫了什麼專業內容?不就是開了一張名單,讓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服務協會與深耕中國市場的觀想藝術中心出錢出力去辦事?北美館做了什麼呢?北美館又一次為了政治踐踏專業,重創形象!

重傷台灣藝術家的心

除了重創形象,更重傷對北美館有期待的國人們的心!曾幾何時,當了20餘年台灣當代藝術領頭羊的北美館形象已蕩然無存!

憑一個中國美術館館長開出來的名單,就說是十大名家,問北美館代館長陳文玲:「究竟如何有名?」得到的回答竟只是尊重並相信中美館館長的推薦!再問,這些畫家要在開展半個月後才來台寫生,其寫生作品也要展出嗎?陳文玲卻無十足自信地回答,應該是吧?

原來北美館展覽藝術是可以如此隨便的嗎?還是,實際上只是館內公務員們負責把高層「交辦」的展覽辦出來就好的心態?對於那些窮盡一生努力想擠進北美館展覽的國內藝術家們,真是「此景此情」,情何以堪?